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,但不影響資訊閱覽,或更換支援 JavaScript 的瀏覽器。

:::

智財專欄

標題:
【新知】品牌商標命名之實踐與提醒─從杜邦分析要件判斷商標混淆誤認之關鍵
內容:

IIPC圖檔2025/09/25

 

主題

品牌商標命名之實踐與提醒─從杜邦分析要件判斷商標混淆誤認之關鍵

作者

創智中心(IIPC)陳佳妤 法律研究員

法律要聞

陽明交通大學於2025年7月11日,透過律師向美國商標審判及上訴委員會(The Trademark Trial and Appeal Board,簡稱TTAB)提出答辯主張,主張其商標(縮寫為NYCU)並未和紐約大學的商標(縮寫為NYU)有混淆誤認之虞,以下將以此案為例,說明實務上如何運用DuPont Factors(又稱杜邦分析要件)判斷混淆誤認,品牌商標命名、註冊等階段時應注意的風險和實務上可行的因應措施。

杜邦分析要件係源於1973年的E.I. DuPont de Nemours & Co. v. Celanese Corp.案,用13個判斷分析要件檢視是否有商標混淆誤認的情形,是美國審查實務,或者相關商標爭議判斷,最常引用的判斷標準,並視個案情形引用對應要件。

本案陽明交通大學提出答辯主張包括:NYU與NYCU字母、意義等整體印象不同(第1項);NYU提供美國正式教育學位課程,而NYCU僅限於台灣課程,未提供美國正式學位,雙方提供不同之教育服務(第2項);NYCU僅有限參與國際會議並未於美國招生,通路未重疊,且消費族群均為高知識與謹慎決策者(第3~4項);無任何實際混淆的證據(第7項);NYCU長期使用該縮寫於國內外學術交流與排名中,未發生混淆而顯示兩者商標可共存(第8項);NYCU合法註冊校名之縮寫,具有使用與排他性權利,無混淆意圖亦未仿冒(第11項);雙方市場截然不同,混淆風險極低(第12項),以及若不准NYCU使用將造成教育機構正常名稱縮寫受限,牽涉公共利益、學術發展與合理使用(第13項)等。

品牌企業或學研法人不論從命名、商標註冊階段,甚至到商標異議、撤銷、侵權爭議等判斷,不可忽視商標之混淆誤認風險,將可能被迫改名、下架商品或服務調整行銷素材、重啟品牌命名流程等,耗費人力、時間或經費。因此,務必完善品牌商標管理機制,確保能掌握混淆誤認之判斷原則、階段性評估檢核,以降低品牌撞名或近似他人註冊商標之情形,進而鞏固品牌價值。

本文為資策會科法所創智中心完成之著作,非經同意或授權,不得為轉載、公開播送、公開傳輸、改作或重製等利用行為。

資料來源

Duncan DeAeth, New York University claims Taiwan's NYCU infringes on trademark(2025), https://www.taiwannews.com.tw/news/6144273 (last visited July 15, 2025)

Alan D. Kamrath, Applicant’s Motion for Extension of Time(2025), https://ttabvue.uspto.gov/ttabvue/v?pno=91284793&pty=OPP&eno=4 (last visited July 15, 2025)

Alexander Farrell, TRIAL DECLARATION OF DR. CHI-HUNG LIN (2025), https://ttabvue.uspto.gov/ttabvue/ttabvue-91284793-OPP-30.pdf?fbclid=IwZXh0bgNhZW0CMTEAAR4LVIvoSmcbG9T8WjjkLIJNjG7sFehXNcxyjqRzAyBlWuny05V6NaUIUZIBaA_aem_t6NUcynPQdu_ov0nRWRTqw (last visited July 10, 2025)

本文同步刊登於STLI網頁